观“三转一响与大上海文化展”有感最近,慕名前往上海纺织博物馆参观“三转一响与大上海文化展”。观展人员...
SS2023 SIFS上海时装周秀场 游仙·梦 春夏高定新品发布会沪上重要的时尚活动...
“三转一响”文化展上海纺织博物馆开幕万件老物件述说前世和今生的上海故事“三转一响”,又名“四大...
小记者是中巴友谊的大使、未来的希望70年前的今天,我国与巴基斯坦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。这对当年那种艰难...
宜于经济,壮于观瞻(民国初年服饰)
翁长松
民国初年服饰习俗的改革,是从对清朝满洲服饰的否定起步的。当时沪军都督陈其美在1912年新年来临之际,恐怕民众仍有沿用前清冠裳作贺年礼服。特出告示晓谕,重申“大褂冠顶禁用”。有人主张恢复古装,穿上《水浒传》《七侠五义》等剧中人物的武侠装束:“头顶高髻,内束紧身,外披圆领双结宽绰长袍”。其实这种装束已根本不符合时代潮流,故鲜有人响应;另一些人主张国人改穿西服,此风一度颇有号召力,确有不少“革命巨子”,从海外归来,西服笔挺,国人也效法者甚众。
但大多数中国人不喜欢对自己的传统完全抛弃。当时有一首竹枝词,幽默地嘲笑那些青年学生“洋帽洋衣洋式鞋,短胡两撇口边开,平生第一伤心事,碧眼生成学不来。”孙中山先生为了能使广大民众都能穿上带有点儿“民族味儿”的新装,就自己创造出一套既不古又不洋的“适于卫生,便于动作,宜于经济,壮于观瞻”的服装来。他设计创制了“中山装”。中山装在很大程度上实为西式服装的变通。中山装的服制为双襟式有5粒钮扣,领为翻折式小立领。衣前上部有2个小贴袋,下有2个胖体大贴袋,四个口袋都有袋盖。中山装从民国初年问世,到本世纪70年代末,一直相当流行,成了我国男式上装的主角。
孙中山先生设计的男式中山装的出世,是我国服装历史上第一次跨出了中国固有传统文化的范畴,从西方汲取文化生活营养的行动。它标志着中国人同古代服饰的最终告别,标志着中国文化汇入世界大潮流的趋向。(图片本网所加)
宜于经济,壮于观瞻(民国初年服饰)
翁长松
民国初年服饰习俗的改革,是从对清朝满洲服饰的否定起步的。当时沪军都督陈其美在1912年新年来临之际,恐怕民众仍有沿用前清冠裳作贺年礼服。特出告示晓谕,重申“大褂冠顶禁用”。有人主张恢复古装,穿上《水浒传》《七侠五义》等剧中人物的武侠装束:“头顶高髻,内束紧身,外披圆领双结宽绰长袍”。其实这种装束已根本不符合时代潮流,故鲜有人响应;另一些人主张国人改穿西服,此风一度颇有号召力,确有不少“革命巨子”,从海外归来,西服笔挺,国人也效法者甚众。
但大多数中国人不喜欢对自己的传统完全抛弃。当时有一首竹枝词,幽默地嘲笑那些青年学生“洋帽洋衣洋式鞋,短胡两撇口边开,平生第一伤心事,碧眼生成学不来。”孙中山先生为了能使广大民众都能穿上带有点儿“民族味儿”的新装,就自己创造出一套既不古又不洋的“适于卫生,便于动作,宜于经济,壮于观瞻”的服装来。他设计创制了“中山装”。中山装在很大程度上实为西式服装的变通。中山装的服制为双襟式有5粒钮扣,领为翻折式小立领。衣前上部有2个小贴袋,下有2个胖体大贴袋,四个口袋都有袋盖。中山装从民国初年问世,到本世纪70年代末,一直相当流行,成了我国男式上装的主角。
孙中山先生设计的男式中山装的出世,是我国服装历史上第一次跨出了中国固有传统文化的范畴,从西方汲取文化生活营养的行动。它标志着中国人同古代服饰的最终告别,标志着中国文化汇入世界大潮流的趋向。(图片本网所加)